宜良县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前言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人口大国,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问题关系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市场化的程度低和农民生活水平低。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农业现代化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的生产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2010 年 10 月 18 日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球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农业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与产业化,形成特色化的农业区域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可以进一步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相关的研究成果。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宜良县的实际情况,理性认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总体要求,科学发展农业现代化,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转型模式、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及制度体系,可为相关决策部门正确认识并推动宜良县的农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一、农业现代化的相关理论和政策
(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1、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单纯传统的生产部门向现代多种链条相吻合的复杂产业转变的历史过程。对于现代农业,它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没有固定的标准,仅是对少数农业发展先进的国家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农业的内涵也将不断更新。归结起来,现代农业是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现代农业应该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观念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的、可持续的农业。
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化的工业提供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管理农业,创造极高的综合生产力,同时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把握好资源的不断增殖和合理利用,用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最终能使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受益,实现共同富裕。这应当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追求的目标。
2、特征
首先,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本形式的农村经营体制,是中国特色的发展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突出特性。中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异常特殊的地位,农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深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影响。同时,在我国长期的发展历史当中,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传统农业社会是我国给自己的定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社会生产力要素及我国国情结合在一起,成为长期支撑中国社会长期有序发展的经济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是不高。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有近 2.5 亿农户。农户规模小,数量众多且结构、行为相似,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构成中国农村社会的细胞。在推进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以保证农产品供给为起点,突出资源合理利用和农村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发展要素密集型产业的集约式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我们来讲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因此,保障农产品持续供给、促进农业不断向前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人多人均耕地少、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很难再靠增加自然资源的投入等类似的方式来达到。这些客观存在决定了我国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必须实现从传统粗放式经营向现代集约化经营转变,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在。
(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1、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即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过程。可见,现代化设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化对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言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它是个综合的概念,具体包括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国防现 ……此处隐藏17395个字……/p>
结束语
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固有的模式或者实践经验可以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必须选择一条多元化、差异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要将政府的强制性与市场的诱致性进行有机结合。在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条件下,要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就要从宜良县的实情出发,在不断学习国内外、省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创新,寻找不同时期适合宜良县农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蒋文岭.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2]冯国文.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规律[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杨斌.农业现代化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4]徐民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程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6]曹俊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研究综述.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7]王元钊.论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市场应对能力.北京农业, 2012.2.
[8]王静.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 北京农业,2012.8.
[9]杨文珍.农业机械合作组织在农业现代化中应用意义浅探. 北京农业,2012.5.
[10]严立冬,刘新勇,孟慧君,罗昆.绿色农业生态发展论[M].人民出版社,2008.10.
[11]李姣.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12]刘永,郭司成.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8.1.
[13]方斌,苏士虎,张桂清.耕地易地补充的经济补偿量化及配套机制研究[M]. 科学出版社,2011.12.
[14]徐鸣.奋力开启农业现代化新征程. 农村工作通讯,2012.6.
[15]程国强.推进农业现代化须坚持六条原则. 农经,2012.9.
[16]《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17]《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18]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后记
经过数月笔耕,几易其稿,终成其文,但总觉得理论知识欠缺,文笔欠佳。幸有很多令我尊敬的老师和亲友给予我无私的关心和大量的帮助,才得已完成论文。衷心感谢在学习期间各位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教育,不仅使我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实践、勇于突破的学习习惯,这篇论文的完成得益于他们的精心教诲和点拨。在此特别提及是我的导师,正是由于他耐心细致的指导,才使论文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还要感谢所有教过我、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能成为你们的学生,能从你们那里学到知识和道理,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幸运的事。在这里,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感谢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同窗三年,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你们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快乐,增添了色彩。衷心的祝福你们事业有成,快乐常在!
感谢关爱我默默支持我的家人,让我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进取,让我有了对生命的激情和前进动力。我将会继续努力,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感谢答辩委员会的各位老师。
不管今后会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将怀抱着感恩和情谊,怀抱着责任和期望,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