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多篇)

时间:2024-07-18 06:25:00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多篇)[本文共13485字]

第一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39页(盲文课本51页)的例1;40页(盲文课本53页)的做一做1题、例3;41页(盲文课本55页)的例4、做一做1题;42页(盲文课本57、59页)练习八的1、2、3、4、7、8题。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盲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一定的表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让学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怎样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三角板、活动角、正方体、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2、通过让学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三角板、圆形纸片、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走路的时候,经常会不小心撞到桌角或墙角,撞到了会很疼,对不对?除了桌角和墙角,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的角,比如我们在做操的时候伸开的两臂组成了角,我们的三角板上有角,喝饮料时用的吸管上也有角,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起学习角的相关知识。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摸角(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我们的课本已经帮我们把这些角画出来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9页(盲文课本51页),找到例一的三个角,看看它们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同学们说的很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什么地方是顶点?什么地方是边呢?(教师巡视)那个尖尖的点就是顶点,那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边。我们在指边的时候要先找到这个角的顶点,把两个手的食指放到这个顶点上,然后两只手同时从顶点开始摸,一直摸到这两条边结束。我们一起来说一遍: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两条边是直直的(学生个别说)

练习:

1、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角,并指一指顶点和边。

2、翻到42页(盲文课本57页),看看练习八的第1题,一起读读题。我们先来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3、第2题,一起读读题,大家先数一数,左边的三角形有几个角,右面的图形有几个角,指一指分别是哪几个角。注意我们指角的方法:先找到角的一个顶点,把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放到这个顶点上,然后两只手同时从顶点出发,沿着边一直摸,摸到这两条边结束。

(二)创造角

师提供学具:大小不等的圆形纸片、活动角。

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接下来,我们就动动小手,自己做一个角,好不好?老师给大家每人一张纸,大家听老师要求,和老师一起做:第一步,将这张纸上下对折;第二步,左右对折。这样,一个角就折好了。同学们指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边在哪里?注意方法。现在,我们再把这个角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和刚刚的角比较,我们发现了什么?发现角变小了。角为什么会变小呢?(因为又折了一下)为什么再折一下,角就会变小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先来猜一猜(可能说边越长角越大)。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三)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给学生一张比上一张大的圆形纸片),老师再给大家一张纸,这张纸比刚刚的要大一些,大家按照刚刚折的方法,折一折:第一步,上下对折;第二步,左右对折;第三步,再对折使这个角的两条边重合。接下来,我们比一比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比呢?老师教大家比角的大小的方法:第一步,把第一个角放到这个角上,使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两个角的一条边对齐;第三步,看两个角的另一条边有没有重合。如果重合了,就说明这两个角一样大,如果没有重合,就说明这两个角不一样大。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重合了吗?重合了。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两个角一样大。边一样长吗?不一样长。所以,不是边越长,角越大;边越短,角越小。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它和什么有关系呢?

(教师为每位同学提供一个活动角)我们现在手里拿到的是一个活动角,大家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边。感受一下,现在这个角的大小。然后,我们转动这个角,使角的两边张开一点,再感受一下,现在这个角的大小。大家发现这两个角哪个大?后面的大。现在,我们再把这个角合拢一点,大家再来感受一下,刚刚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前面的那个角大。我们再来看一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过。没有,边始终是一样的,角的大小却不一样,说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张开一点,角变大了,合拢一点,角变小了,所以说,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和老师一起来说一说: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现在我们用伸出胳膊,自然弯曲,用我们的胳膊来做一个角。找到肘关节处有一个尖尖的骨,这就是顶点。那么,它的两条边在哪里呢?对了,是我们的上臂和下臂。张开一点,角变大了;合拢一点,角变小了。但是,我们的两条边一直没有变。这说明: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练习:打开课本42页(盲文课本57页)练习八3题,先判断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再用三角板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

练习八7题。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作业布置:一个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下 ……此处隐藏9917个字……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

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

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 (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更多请搜索:WWW.)[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

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多篇)[本文共1348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